初见马嫄是在5D-308办公室,一头干练的短发,一双明亮的眼睛闪着坚定而温柔的光芒,笑起来更是让人倍感亲切。和平常一样,马嫄井井有条地做着自己的日常工作。刚送走了一位咨询专业规划的学生,她坐下笑笑说:“最近几天都很忙,教学、科研、企业技术服务……事情有点多。”
马嫄,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副教授,硕士生导师,PG赏金女王-赏金女王游戏规则与爆分技巧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食品系主任,科技部三区服务专家。主持国家教育部、四川省科技厅和教育厅项目各1项,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2项,成都市科技局项目1项和多项企业委托科研项目。参与完成四川省科技成果鉴定6项,获成都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,郫都区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项,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,发表论文20余篇。在2019年被评选为西华大学“我最喜爱的老师”和“教学名师”。
学思碰撞,“诠释”翻转课堂
对于上过马嫄的课的学生们来说,她的课生动有趣,课堂效率很高。马嫄主讲的《食品工艺原理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,该课程理论性较强,学好这门课会为后续的食品工艺系列课程《果蔬加工工艺学》《肉与肉制品工艺学》等打下坚实的基础。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融入知识体系,打好专业基础,马嫄在分享课程内容的同时,鼓励学生课后对知识点进行拓展学习,产生更多自己的理解和思考。
今年,《食品工艺原理》课程改变原来传统的单一课堂讲授模式,采用翻转课堂形式。课前,马嫄会要求学生通过超星学习通APP学习本章节的在线课程内容,结合所布置的思考题,让同学们充分理解基础知识。“在线课程的学习是很重要的课前准备,是承上启下的教学设计,能衔接之前所学的知识点,为未来所学课程作铺垫。”马嫄说。在课程一开始,马嫄会通过板书和同学们一起提炼在线课程的重点,分析难点,绘制思维导图,帮助学生理清思路。
课堂上,她不再讲述基础的理论知识,而是运用实例引导学生专注于理论应用与实际操作,“刷题”(工程实例训练讨论)是她最喜欢和学生一起完成的教学环节。生活中司空见惯的食品时常被拿来做课堂案例分析,常见的果蔬保鲜也渐渐被学生所熟知,各种创新思维的汇聚更是成了家常便饭。
课后,马嫄会对学生提出的问题,一一耐心进行回答,为学生答疑解惑,真正做到“课前有预习、课中有参与、课后有思考”,从而让学生更牢固的掌握知识。她还会提供相关专业知识的网站供学生查阅资料和参考,拓展学生的知识面。这样的授课方式,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,还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效果。同学们纷纷表示,这样能够加深知识印象,提高学习效率。
除了专业知识教学,马嫄也十分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。在每学期第一堂课上,马嫄会对学生们进行分组,7个人一个教学小组,在7次课中每人分别担任一次”导演”“编剧”“主演”“剧务”的角色,以“课下交流讨论、课上展示PPT”的方式进行7次课堂训练。这个过程中,“导演”负责顶层规划,“编剧”负责ppt设计,“主演”负责汇报内容,“剧务”负责收集素材,在这个过程中,同学们加强了与人沟通、口头表达、PPT制作等能力。“同学们非常认真,每次都的作品都让人惊艳,表现出良好的学习状态。”马嫄说。在这样开放的教学环境中,师生交流讨论、探索学科前沿,整个课程教学都十分活跃。
在超星学习通APP上,马嫄在对教学班进行管理和教学的同时,还为除专业课班以外的学生开了一个“努力学习班”,全校所有对《食品工艺原理》这门课感兴趣的学生们都可以加入到这堂课中,一起学习和进步。
科研落地,师生携手展学科魅力
作为科研团队中的主研人,马嫄在与学生进行学术交流沟通时,会结合科研现状和自己的主研方向,确定几个具有四川特色的果蔬进行研究,如青梅、石榴、柠檬、芒果等……“四川是农业大省,这些果蔬都有四川特色,加上我的重点研究领域是农产品贮藏与加工,我们就不断研究,做好科技服务产业、服务地方的工作。” 马嫄说。
经历了一线工作不断的沉淀和改进,马嫄逐渐总结出了自己的科研心得:在大学做科研,除了服务社会以外,落实到学生、反哺教学更为重要。正是有这样的思考,马嫄在做科研的过程中,一直不遗余力地带领学生一起参与,支持和指导学生,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想法落实下去。马嫄说:“科研服务于地方也是一个‘生问师答’的过程——企业提出订单,我们会做出回答,而在回答的过程中会发现新鲜的点子和思路,我就会借着这样的动力,带领学生们一起进行研发,做出成果。”因此,在马嫄发表的20多项专利、多篇文章中都有学生的参与,还有学生在马嫄的指导下在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。“马老师在与我们交流的时候非常重视我们观点的表达,很认真倾听我们的想法,对我们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她会一起探讨,帮助我们推动实验的进展。”2016级农业专业研究生罗鸣说到。
马嫄指导学生参加了多项科研项目并获得多项国家级、省级比赛奖项。“在马老师负责的创新实验室,我锻炼了实验操作能力,今年10月份,我们小分队获得了四川省食品产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,从报名准备、进入复赛到答辩获奖的整个过程中,正因为有马老师的指导,我们团队的作品才得以完善成型,非常感谢马老师的悉心指导。”2017级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王月说到。
善良友爱,学生的知心“马姐姐”
学生眼中的马嫄,不仅仅是学识渊博、寓教于学的良师,更是善良友爱、平易近人的知心“马姐姐”。“耐心、热情、年轻”是学生们给予马嫄的评价,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中,马嫄对学生的帮助都很大。在与学生交流时,她总是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;在学生遇到问题时,她也会十分耐心的多次重复和强调。在她眼里,学生和老师间是没有距离的,师生交流应该“无代沟,很平等”。马嫄总是很支持学生的想法,交流的过程中,她时常会传授一些她个人的经历和体会,用自己的经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。
“在我心目中,马老师是一个女强人,她对待工作非常认真负责,经常一个人在办公室加班到很晚,很辛苦。马老师很温柔,平易近人,热情对待每一位学生,总是耐心地为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困难;在生活中,马老师更像一位朋友,我们私下都会叫她马姐姐,因为她会关心和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,为我们指点迷津。”2017级农业专业研究生袁乙平说到。
2018年,袁乙平参加在江南大学举行的国际学术会议并要作英文报告,当时的她非常胆怯,觉得自己英语口语不好,肯定完成不了,纠结担忧的她找到了马嫄,“马老师让我提前开始准备,计划好时间节点。当时马老师对我‘迷’之有信心,她不断鼓励我,并帮助我训练口语,最终我顺利完成了那次学术报告。”她说,“无论是参加学术会议,还是参加学科竞赛,马老师一定会全程指导,尽心尽力为我们排忧解难,对我们的帮助真的很大。”
马嫄是良师,更是益友。不管是教室里与同学们讨论知识的她,还是微信、QQ群里的她,与学生们的相处总是真实而坦然。“我喜欢贴近学生们,融入他们的生活,能与学生们说知心话,帮学生们指明方向,我感到十分高兴。与学生同行,自己也会永远年轻。”马嫄笑着说到。
十六载言传身教,马嫄用激情对待教学,用智慧打开学生求知的大门,用创新培育科研的硕果……她满怀对教书育人与科研创新的坚持,始终不遗余力地用双手传递着知识。谈到接下来的规划,马嫄表示自己“依旧热血与年轻”:“我会继续对事业充满激情,与学生多互动交流,加强对学生的指导,持续努力,提升教学、科研水平,推动学校食品学科继续发展,培养更多优秀的西华学子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