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宝藏男神”周红亚:风趣幽默严肃细腻,有料!

作者:张人予、唐语汐来源:新闻中心发布时间:2020-03-26浏览次数:821

人物名片:

   周红亚,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,动画教研室主任。PG赏金女王-赏金女王游戏规则与爆分技巧优秀教师,成都大学影视与动画学院硕士研究生校外导师,国际动画协会中国分会(ASIFA-CHINA)会员,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动漫游戏专业委员会会员,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动漫游戏文化委员会会员,全国高校数字艺术作品大赛(四川赛区)评审专家。从事动画、影视、游戏、数字媒体等相关领域的教学、科研与创作工作。出版教材《电子游戏设计概论》等3部,在《当代电影》《四川戏剧》等期刊发表论文、作品30余篇(件),主持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《三维动画课程群建设师资培训》等教改项目3项;地厅级科研项目《从闪客到二次元:互联网动画文化发展研究》等4项,参与《中国动画电影人口述史》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,其他级别项目10余项,教学、作品、论文获省级以上赛事奖励10余项,指导学生作品获省级以上赛事奖励百余项。


通过作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

   “我已经记录在案了哈……”刚进入超星直播间一直没声音,急忙刷新再进入课堂时,赫然听到“主播”这席话,让人赶紧再次确认了一遍是否走错“直播间”。这是美术与设计学院动画系周红亚老师的网络课堂,周一下午2点06分,他正在给动画系大三的同学上《动画后期合成》课。课程正式开始前,周红亚会先点评上一节课的课堂作业,同时清点一下进入直播间上课的同学。对于迟到的同学,他就会“记录在案”。

   “来来来,让我感受一下大家的才气。”周红亚在点评同学们的作业时,会毫不吝啬地表达出对同学们的赞赏。“通过作业来感受大家的内心世界。”周红亚说,“虽然这是一门软件课程,但每位同学做出来的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,每一个小动画体现着不同学生的个性与特色,这也是了解他们的一个重要途径。”学艺术的学生思维活跃,也喜欢把自己的想法加入到作品中,所以每一次课前的作业讲评,既是对上一节课知识的回顾,也能使周红亚更加了解同学们,在讲解过程中拉近师生的距离。

   为了让学生在这门课上充分学以致用,周红亚把期末的作业布置为创作型命题,这要求同学们不仅要学会技术操作,更要融汇各项知识、关注设计、关注前沿,最终通过完整的作品来展示学习成果和表达个人艺术理念。因此,《动画后期合成》的软件操作课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软件的使用方法,还要求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,展现个人创意特色。


深受学生追捧的“风格主播”直播间

   “风趣幽默而不失严肃细腻”一直是周红亚的课堂法宝。今年是2017级动画专业同学们上他课程的第三个年头,幽默风趣的周红亚早已和大家打成一片,并建立了一种不言而喻的默契。受到疫情影响,师生间不得不隔着电脑屏幕相聚课堂,但周红亚的教学魅力不减分毫,好似能穿过屏幕,生动还原在同学们面前。对于刚刚大一的2019级新生来说,陌生感也在这种轻松的课堂氛围内消失殆尽,甚至表现得更活跃。

   “今天系统升级后摄像头变高清了啊,怎么感觉没有模糊时的天然美颜效果了呢?差评!”课堂开始前,周红亚的一句话瞬间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,同学们纷纷在QQ群里留言调侃,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。

   学生杨沁衡打趣地说:“周老师一定在德云社修炼过一段时间。”周红亚的教学风格,是“武侠风”,是“相声味”的。在这样的网络课堂上,即使不能面对面,也能使大多数同学快速融入轻松的课堂氛围中,并自觉地紧跟老师的节奏,按要求去完成课堂任务。动画一班的周梨说:“网课氛围很好,大家会相互帮助,大家聚精会神,交流更亲和。”

   丰富有趣的表情包和聊天内容,让同学们在交谈时少了课堂上的拘谨和内向,在学习当中,同学情谊也日渐亲厚,面对老师来不及解答的小疑问,同学间会毫不吝啬地在QQ群里共享资源、分享经验。这一点也正是周红亚在线上课堂中发现的额外惊喜。一改线下课堂安静氛围内的各自操作,线上课程呈现了一种“无声的热闹”,学得快的同学会协助周红亚一起为其他同学解答问题,“整体的学习效率竟然比在线下高,最重要的是形成了一种互帮互助的良性学习氛围和互动空间。”周红亚说。

   当然,这种轻松氛围并不意味着学生们在学业上可以松懈。《动画后期合成》课堂中,学生要边听讲解边操作,并在课后要迅速上交作业,一旦注意力不集中就可能会跟不上进度。虽然周红亚在课后会把案例操作录下来发给大家,但如果错过上交时限,就会被周红亚“记录在案”。这种教学方式,也是周红亚针对网课不能面对面授课,怕大家懈怠而采取的“紧急”策略。不过他也曾对这种方式怀有疑虑,怕学生压力太大而有意见,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发现了其可行性和有效性——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并认为这是督促自己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“好招”。

   而在《中外动画史》课堂中,随机而密集的提问与互动也着实让学生们不敢“开小差”。“最后打卡的两位同学必答”“课程中不主动一起思考和互动的选答”“中奖式的随机答”……各式各样的招数让学生们猝不及防,轻松下的严肃氛围使他们不会错过知识点。


成为“主播”前的准备工作

   为了达到更好的网络授课效果,周红亚在开学之前就做足了功课。前四周内,除了《动画后期合成》(软件实操课),还要为大一的同学教授《中外动画史》(理论课)。如何保证两门完全不同类型的课程都能达到预期效果,周红亚根据课程制定了个性化的教学实施计划。

   针对软件操作课,周红亚在了解到平台上直播演示可能会出现卡顿、黑屏的情况后,立刻调整了方案,提前录制好所有要教学的案例视频,上课时一边播放一边讲解,同时会留出时间让学生进行操作,学生有问题就实时截图询问,及时解决。针对理论课,尤其是历史类课程,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周红亚考虑最多的问题。根据线下课程的经验,他最终决定采用“知识讲解结合课前提问、课中随机互动、课下布置观影和思考任务”的方式,在活跃课堂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关注度和融入感。两门课程贯穿了周一至周五,提前备课和录制课堂讲解视频花费了他很多精力。实施过程中考虑到网络授课的局限性,学生的接受程度可能会打折扣,周红亚每次在备课时,都会根据上一堂课的授课效果进行调整,并突出这次的授课重点。如此一来,一周七天基本都被教学占满,而对于此,周红亚则认为这都是理所应当的“小事情”。

   即使网络课程结束了,周红亚仍然会在QQ群、微信群里与学生们保持联系。周红亚认为,网络课程以及QQ群内的讨论是和师生保持交流的重要手段,是拉近师生间关系的好工具,尤其对于适应网络环境的“网生代”们而言更是一种趋势。

   特殊时期里,离开了原有特定的学习环境,同学们与授课老师“网络情缘一线牵”,面对网课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,大家相互理解、体谅、适应;老师们不改教育初心,同学们保持学习热情。距离产生了美,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。最终,周红亚与同学们将再次“回到”那个熟悉的课堂,而那时的他们,会不会有网友“面基”的独特感受呢?